王雲松:海拔最高的法援行動
  
  2012年9月18日是平安西藏宣傳日,王雲松走上那曲的街頭,向西藏同胞宣傳法律知識(圖片由本人提供)
  羊城晚報記者 溫建敏 實習生 陳嘉玲
  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,廣州律師王雲松被授予“維護邊疆民族團結最大貢獻律師”榮譽稱號。
  不久前,王雲松剛剛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在世界最高海拔地區——西藏那曲的援藏律師志願者之旅。
  作為中國西藏法律援助志願者的一員,王雲松此前的身份是廣州最大的一家個人律師事務所主任,旗下有30多名執業律師,是10餘家單位的法律顧問,收入頗豐。兩年援藏後,所里的律師只剩下8名、法律顧問單位只剩兩家,一年的收入還不夠給助理髮工資。由此換來的只是一堆獲獎證書,包括一天前拿到的“西藏法律援助突出貢獻律師”。
  但王雲松並不後悔,他在醉氧反應中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採訪,表示這是一段極其難忘的經歷,給內地律師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藏區法律建設的窗口。
  進藏
  要去就去最苦的地方
  2012年7月18日下午,王雲松乘坐青藏線的火車,第一次踏上西藏。“看,羚羊;看,氂牛!”伴隨著不時發出的驚呼聲,列車到達拉薩火車站。
  下車的那一刻,他感受到了“綿延不斷的群山”和“普灑在身上的乾凈透亮的陽光”。“我抑制住內心的興奮,一路上都在擔心會出現高原反應。”西藏司法所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穿著民族服裝,為一行22位志願者獻上哈達。王雲松在日記里記下這一天,並寫道:“我的心,蕩漾在美麗藏族女孩那一抹高原紅中。”
  早在兩個月前的一天,王雲松在廣州市律師協會網站看公告,不經意間看到“1+1”援藏活動的報名通知,他“動心了”。於是他拿起電話,和家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。雖然得到了支持,但太太還是挺擔心的。王雲松則覺得,“要去就去最艱苦的地方”,於是他毅然在報名錶上填寫了西藏那曲。
  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拉薩,王雲松並沒有異樣。從拉薩到那曲,300公里左右,海拔卻升高了1000多米,他經歷了第一次高原反應。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,他感覺呼吸很困難。
  他在日記里記下了這種感受:“四處的山頭,就像我扛著一樣,壓得我喘不過氣來”。但是,為了避免對氧氣的依賴,他一路忍著,堅持著與缺氧造成的頭痛做鬥爭。
  第一晚,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,“頭就像打鼓一樣”,好不容易睡著了,一會兒又醒來。
  很長一段時間,王雲松最大的敵人就是高原反應。有一次開庭,審判長見他面色蒼白,呼吸困難,不得不休庭讓他休息一會兒。
  融入
  中午喝到次日的酒席
  剛到西藏時,除了不適應海拔和氣候外,王雲松還很不習慣當地的食物。但是,他硬逼著自己把“粗糙的”食物吃下去。“他們的食物熱量高,酥油茶能幫助剋服高原反應。”
  他這樣做還另有原因。
  他一個人從廣州到西藏,語言不通,很難融入藏區生活。所以,他儘量與當地的同事保持一致,“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”。
  王雲松說,最喜歡藏族兄弟骨子裡的豪爽。他常常和他們一同喝酒,“但讓我驚訝的不是他們酒量大,而是喝酒時間長”。他告訴記者,和藏族兄弟喝酒,常常是從中午吃飯喝到第二天早上。剛到那曲時,他跟著當地司法部門的人到那曲所轄的聶榮縣,熟悉工作環境並參加了縣城的賽馬節開幕式。“我算是見識到了藏族人民‘三口一杯’的喝酒習俗,也差點喝倒在開幕式上。”
  和藏族同胞一起喝酒,確實拉近了他與當地群眾的距離。那曲的同胞都叫他“藏主任”。每當王雲松和同事來到牧區調查案件、做普法宣傳工作,牧區的同胞們都很熱情。“每當我們來到藏民家裡,女主人都會把他們的牛肉端出來,擺滿一桌子的食物,不停地給你倒酥油茶,還一直叫我們吃肉。”王雲松說,我喝醉了就休息,睡醒了再繼續喝。
  兩年來,王雲松和藏族同事們、鄉親們一同“吃喝玩樂”,結下了深厚友誼。離開前夕,司法處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拉著王雲松到壩上玩。當時正好下雨,怕會感冒生病的王雲松躲在車裡避雨,小伙子卻把他拉出來:“氂牛,不怕淋雨。”“他是覺得我和他們一樣,身體強壯不怕淋雨。”每每說起與藏族朋友相處的故事,王雲松的臉上都不自覺地露出笑容。
  援助
  為藏族女子爭取撫養費
  隨著工作的開展,王雲松慢慢開始對藏民的習俗有所瞭解。
  藏區有“以命償命”、“復仇”的觀念。王雲松代理過這樣一個案子:一個藏民為了對被判無期徒刑的被告人進行報複,故意犯案試圖進入監獄復仇。
  “這在內地是很難想象的,但在藏區卻很常見。如果一方在衝突中發生命案,另一方一定要對方償命。”王雲松說。
  在兩年的普法活動中,王雲松和同事們通過宣講、派傳單等方式,向那曲的藏民反覆宣傳這樣的法治觀念:發生糾紛或涉及人身傷害時,要向政府報警,由政府抓他們,並由法院審理。
  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,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法律援助中心找他協調解決糾紛、咨詢相關法律規定和代寫法律文書。
  令王雲松記憶深刻的是一個藏族女子的案子。西藏有一條人人皆知的隱語——“打狗”,是指“男子在夜間外出找女人”這種行為。這名藏族女子因“打狗”生下一個孩子,她想得到一筆撫養費。
  “我問她,能不能確定孩子的父親是誰,她回答我‘可能’。這讓我很驚訝。”經過協調,王雲松最後為女子爭取到每月100元的撫養費。
  服務那曲的兩年裡,王雲松免費為600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詢,代書訴狀、答辯狀近200份;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近40件,涉及人數150餘人;司法調解6件,人數近百人;作為辯護人出庭辯護十餘次。
  離開
  如果選擇還是會去
  2013年7月,王雲松在那曲服務了整整一年,他決定繼續留在那曲。“廣州市司法局、廣州市律師協會在當地的相關項目和計劃沒有完成。我一旦走了,這些項目可能就沒法完成了。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計劃是,改變那曲沒有律師的現狀。
  王雲松作為那曲司法處兩名通過法律資格考試同事的指導老師,與他們一同辦案。2013年12月,在王雲松的協調下,這兩位年輕的同事來到廣州進行律師崗前培訓,併在廣州的律師事務所進行實習。“現在他們可以接替我了,那曲有自己的法律援助律師了。”
  6月24日,西藏自治區的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總結會上,西藏司法廳赤來羅布廳長和卓嘎副廳長為王雲松頒發了“西藏法律援助突出貢獻律師”的牌匾。隨後,王在朋友圈發圖並配文:“算是對兩年來工作的肯定與支持。”他感慨:“到離別的時候了”。
  對於兩年前的匆匆決定,他表示“我不後悔,再選擇一次,我還是會去,這是難得一段人生經歷。”他說,自己已經喜歡上了西藏這個地方,“那裡的生活單純,海拔高,離天更近一點。” 編輯:何平
   1
  “沒想到西藏 那麼缺律師”
  ——對話王雲松
  
  今年6月,王雲松被西藏自治區司法廳授予“西藏法律援助突出貢獻律師”稱號羊城晚報記者 何奔攝
  羊城晚報:那曲地區律師特別少,具體情況是怎樣的?
  王雲松:當時不知道。我2012年去的時候,當地只有兩個律師,而那裡面積總共46萬平方公里,有40多萬人口、11個縣。
  羊城晚報:律師資源那麼稀缺的原因是什麼?案件比較少還是經濟原因?
  王雲松:案件少是一個方面。主要是條件艱苦,拉薩有200多個律師。但他們不去,因為那曲海拔高。
  羊城晚報:來找您幫忙的都是什麼人?
  王雲松:交通事故,撫養費糾紛、氂牛買賣糾紛等案件會多一點。
  羊城晚報:當地牧民對律師排斥嗎?作為一名內地律師,您是怎麼爭取開展工作的?
  王雲松:應該是不排斥也不積極,他們有自己的處理方法。我的方法是,首先是生活方式的融合,當地人能吃的,我也都能吃。還有就是喝酒,從中午吃飯開始喝,喝到第二天早上。他們接受你後,普法才更容易。
  應該說,經過普法宣傳,當地人的法治觀念慢慢普及了。兩年時間,有越來越多的人到法律援助中心協調解決糾紛、咨詢相關法律規定和代寫法律文書。這是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。藏族同胞的觀念慢慢轉變後,一些民事糾紛案件也會比較多地通過法院來解決。
  (溫建敏 陳嘉玲)編輯:何平
  (原標題:西藏法律援助志願者王雲松:海拔最高的法援行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34imfs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